鄧玉華指本澳低收入家庭數量仍大
勿因堅尼系數較低忽略關注基層
摘自《華僑報 》 2009年10月13日
【特訊】社保學會代表剛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地區會議,與各地交流研討貧窮及社會保障問題。理事長鄧玉華認為,澳門低收入的家庭數量仍大,近兩成家庭的收入接近於最低維生指數,因此,期望政府和社會正視基層人士的生活狀況。
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派出四名代表,包括鄧玉華理事長、陳建新、施遠鴻及歐耀榮出席參加於本月八至十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亞洲區社會保障圓桌會議」,會議分就最低工資、老年保障、工傷保障、貧窮和社會救助等課題進行討論,社保學會代表亦在分組會議上發表了有關老年貧窮問題及公屋政策的文章。
理事長鄧玉華在會後表示,相比其他與會的國家及地區,澳門的宏觀社會福利水平尚好,例如十五年義務教育、長者享有免費醫療,但對貧窮問題不能掉以輕心。鄧玉華表示,以香港為例,近期的堅尼系數(反映收入分配差距)達零點五三;而澳門情況看來較佳,因為根據政府最近公佈的住戶收支調查,堅尼系數為零點三八。然而,澳門最低收入的兩成家庭,他們的收入(六千六百卅三元╱月)僅超過最低維生指數(三人家庭計為六千四百六十元╱月)。若採用香港民間團體普遍提出的以入息中位數二分之一作標準,落在相對貧窮下的情況會更糟,因此,不要因為堅尼系數情況有改善而忽略了對弱勢群體生活的關注。
另一方面,會議上亦討論到公共房屋的問題。鄧玉華認為,比起新加坡和香港,澳門的公共房屋數目比例較低,只有整體住宅數的百分之二十。他期望政府在努力實踐在二0一二年建成多一萬九千個公共房屋的同時,亦應開展研究,制定長遠的房屋政策,例如社會上對公共房屋房屋需求量、公屋的質素水平、未來公屋目標數量等,讓市民心中有數,訂定個人的在住屋上的合理目標方向。
是次會議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印度、新加坡、泰國、越南、老撾、菲律賓等國家及地區人士參加。除研討外,香港的主辦單位還安排了參觀當地民間團體對新移民、因工受傷者和婦女的服務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