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輕軌系統未通車,公交優先難見效

訊報 (自由譚) 2009-11-6


一年一度的澳門大賽車又要舉行了,澳門作為一個交通問題的長期病患者,相信這個議題又會準時爆發,適逢最近諸多交通政策、工程出臺,輕軌系統、電單車泊位、停車場收費、巴士路線、步行系統等一系列討論,在短時間內都不會冷卻下來。

私車氾濫 積重難返

  門交通問題的根本,在於私人機動車輛太多,澳門地方小,沒有空間去承載那麼多的車輛,市民亦沒有必要使用這麼多的車輛,這個問題人所共知,如果十年前政府 開始管制私人車輛數量,不會弄成今日的局面。但歷史沒有如果,如今澳門「擁車族」十餘萬,幾乎都是青壯年人,政府有任何政策挑動了這群人的情緒,後果將是 一發不可收,0七年實施交通法所引發一連串抗爭活動,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任何直接遏止私車增加的方法,都會負上一個巨大的政治風險,筆者悲觀的認為,新 一屆政府將不太可能冒這個險,私車的增減,仍將取決於市民個人的選擇。

軌道交通 要快要好

  餘萬車主的強大民意,又豈是「公交優先」這麼一句口號能敵,但任由私車增長,最終損害的卻是五十萬市民的利益。修建輕軌系統,是一個在不直接衝擊車主利益 的前提下,能夠提升公交使用者的出行便利性的方法。這是巴士不能做到的,因為無論巴士的各種管理如何完善,它最後還是要跟私車爭路,不斷增長的私車,將會 把巴士系統淹沒。全力搶通輕軌系統,是澳門交通政策的核心,完善了輕軌系統,道路上的私車繼續增長所引發的塞車、泊車的問題,配合其他政策,將會迫使車主 自動放棄使用私車,而回歸到使用公交系統上。但政府在興建輕軌系統的問題上,目前仍然不夠重視,進度一拖再拖,澳門的道路交通問題日益惡化,第一期輕軌系 統越遲完成,使用私車的市民只會有增無減,輕軌系統的效用就會更難發揮。

步行城市 舉步為艱

  行是公交政策另一個重要課題,但政府在推動公交優先時,卻少有提及,公交對比於私車來說,便利性稍差,公交不能提供及門服務,步行是使用公交一個必要環 節。政府早期在提及三層式公交體系時,最後一層竟是「自動步行系統」,有網友直言,這等於說澳門人全都是行動不便者。系統引來太多非議,結果變成了只建幾 條天橋的工程。近日,松山的人車爭路情況惡化之後,民署提出建一電梯上松山,實際上亦是同一個思維:沒有將步行當成交通的一環,而選擇用一台機器把人送到 某個目的地,車是機器、電梯也是機器。路邊禁止泊車、擴濶行人路,讓市民自己走上山,人就不用和車爭路,至於電梯,筆者認為大可不必了。推動公交,不能夠 迷信機器的力量,花幾十億興建輕軌系統,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方法,但試圖利用機械把每個地方接駁得天衣無縫,既不現實,也不必要。澳門是一個可以步行的城 市,政府的公共建設、政策,應多鼓勵步行才是。

單車出行 未必不可

  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各國要求節能減排的今日,單車已經成為全球不少先進城市一項重要的交通工具,最近筆者發現本地網上討論區,亦有關於本澳大規模使用單車 的討論。不少意見認為澳門城市尺度太小,道路網在容納私家車、電單車之後,單車駕駛者的安全無法保障。筆者認為,在未來的澳門,任何單一的交通方式,包括 駕車、搭輕軌、騎單車、步行等等,都不可能到達城市每一個角落,轉乘是必要的。可供踏單車的路段,就要有相應的配套,讓使用者可以轉乘其他公共交通繼續行 程,類似外地「單車+地鐵」的概念。

  本澳不少道路,總說路窄沒空間,實際上在不少舊區,一條馬路,路邊兩排泊位,行人路被壓縮得不能再窄。取消一邊泊位,行人路可加闊兩米,取消另一邊泊 位,加一條單車徑就卓卓有如。一條一百米長的馬路,兩邊泊位加起來只可以停不到四十輛汽車,那種配置效益最大?只要放開汽車優先的觀念,其實澳門人還有很 多選擇,但回到現實的生活當中,這種改變恐非一朝一夕,本澳的交通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在中短期來看,筆者認為只能以興建軌道運輸系統,才可扭轉交通困局。 而政府在高喊公交優先多年之後,是否應該推出一份完整的、有指導性的公共運輸政策檔,讓公眾知道官方的意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